[日期:2023-09-18] | 作者:教學評一致性課題組 項怡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要素之一:情境。情境也稱問題情境,是指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各種場景,以促使學生去質疑問難、探索求解。在設計時應創設盡可能與目標匹配、與學生經驗相吻合的問題情境,吻合度越高,評價的效度也就越高。
1.目標性原則。這是情境創設的根本原則。教學情境是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師在情境創設時,對于能否和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必須明確某一教學情境是否有助于學生了解、理解、掌握知識,是否有助于提高學生能力,是否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指導學生行為、培育學生習慣。
2.真實性原則。具有真實性的情境才是有效情境。情境創設應該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教學情境真實可信,無可置疑。教師就應該注意選取發生在本地、本校、本班、本家的教學資源,借助真實的家庭生活、學習生活、社會生活、網絡生活等日常生活情境,創設發生在學生身上和身邊的,學生了解的、熟悉的教學情境,以此增強教學情境的真實性。
3.探究性原則。這是情境創設的重要原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教師應該善于創設探究性強的教學情境,善于抓住學生思維的熱點、焦點問題設置情境,善于創設具有思考性、挑戰性的情境,善于創設懸念性比較強的情境。
要素之二:知識點。知識點是評價任務所檢測的知識泛稱,包括知識本身、技能與方法,它往往隱藏于情境之中,評價任務中所包含的知識點越少,與目標的匹配度就越高。
要素之三:任務。任務是指要學生做的事,要求指令、內容明確,理解沒有歧義。
1.明確性原則:任務目標應該明確、清晰,讓學生知道自己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水平。
2.適當性原則:任務難度應該適當,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任務難度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設置,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
3.準確性原則:任務反饋應該準確,讓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和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