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1-03] | 作者:勞動教育課題組 趙亞杰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3-2024上綜合實踐課題小組總結
課題組名 |
日常生活勞動教育 |
項目名稱 |
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課程的優化與實施 |
項目簡介 |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重點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用于活動策劃、技能指導、練習實踐、總結交流等。同時,這門課程注重評價內容多維、評價方法多樣、評價主體多元。勞動課程內容共設置十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干項目組成。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四個任務群。因此我們本學期我們優化了我校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課程的內容,與生活家政內容相融合,與節日融合,并在周五下午的勞技課時間常態化開展課程。 |
項目闡述 |
一、背景 為構建“五育”并舉教育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20年3月20日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要強化學生的勞動觀念,弘揚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強調全身心參與,手腦并用,親歷實際的勞動過程;強調要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體現時代要求。《指導綱要》針對勞動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細化有關要求,加強專業指導。規定勞動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三個方面。強調勞動教育要注重課內外結合,中小學勞動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的勞動時間,小學一二年級不少于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于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
二、實施策略 (一)以課堂勞動教育為主陣地,培養學生良好勞動習慣 孩子的勞動觀念必須從小養成,只有樹立了勞動的觀念,從小養成勞動的習慣,才會讓孩子熱愛勞動。因此在每周五下午的第二節為我校勞動教育課,全小常態化開展各個主題的勞動教育課程。結合我校學情,我們組繼續優化了學校日常生活勞動的系列課程。課程涉及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以及家用電器的使用四個主題。 本學期開展了3次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課程分別是:2次清潔與衛生課程、1次家用電器的使用。課題組老師優化了1-5年級每個主題每節課的課件。另外與生活家政協作開展了2023-2024上期生活家政勞動社會實踐教育課程的導入、中期指導及成果展示比賽,并撰寫成果比賽微信推送。協助綜合實踐大草灣活動的開展,制作一、六年級的導入課課件。開學之初協助服務生產組撰寫暑假活動介紹。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勞動習慣 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促進學生勞動能力的提高。比如,在班級中舉辦自理能力測試、勞動能手競賽等活動,讓孩子參與實踐。與綜合實踐生活家政課題組結合,在學校開展日常生活技能大賽。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學生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和勞動實踐,豐富了課余生活,增加了對勞動的興趣,同時,自理能力、動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 (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培養學生良好勞動習慣 重視勞動過程的監督和考核評價。在確定勞動教學目標,內容的同時,建立必要的監督機制,如采用建立實踐相冊、父母評價等有效手段,注重學生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從不會到會的各項需求,踏踏實實,真正使勞動教育自始至終落到實處。 三、取得效果 學校非常重視勞動教育教學,成立了勞動教育課題組,每周五下午最后一節課為勞動教育課。全組成員在各個工作中互相協作、認真負責。優化了學校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課程內容,每個年級每學期學習不同的勞動技能。課程內容豐富且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能力。 豐富的日常生活勞動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促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能立,在勞動中體驗勞動創造美的樂趣,感受勞動創造美的真諦,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知道勞動能創造財富,使學生體會到爸爸、媽媽和老師勞動的辛苦,做到尊敬長輩,熱愛長輩,知道勞動是最光榮的,并讓他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 四、經驗啟示 勞動教育課的第一特性就是實踐性強,沒有實踐或實踐得不夠,都不能體現勞動教育課的最大特點。因此、在勞動教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組織好勞動課的實踐活動,是我們仍然需要探討與研究的。兒童只有自發地、具體地參與各種實際活動,大膽形成自己的假設,并努力去證實才能獲得真實的知識,才能發展思維。勞動課是以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只有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實踐勞動,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勞動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勞動習慣的養成都是在勞動實踐中實現的。小學勞動課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方面與其他各科相比,有著獨特的途徑--實踐操作。勞動課的實踐操作既要通過課堂教學進行,也需要學生回家后親自操作實踐。不管是在課內,還是課外的實踐操作,都要充分重視到學生的想象力、發散思維、合作意識、成功的快感,這些是培養創新意識最基本的要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