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11] | 作者:數學教研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鴿巢原理》培養學生“模型”思想
本周二上午第三節課,全體數學老師齊聚六(2)班教室,聆聽唐珊珊老師展示的骨干教師獻課——“鴿巢原理”。
《鴿巢問題》是奧數的教學內容《抽屜原理》,人教版教材把這一部分內容納入了數學廣角,當第一次看到抽屜原理時,教師們都很困窘:什么是鴿巢問題?這么難的內容同學能理解嗎?我的印象里《抽屜原理》也是十分堅深難懂的。為了上好這一內容,我搜集學習了無數資料,文中對“抽屜原理”作了深化淺出的分析,使我對“抽屜原理”有了新的熟悉,也最終理出了頭緒。抽屜原理是教給我們一種思量辦法,也就是從“最糟糕”的狀況來思量問題,所以要讓同學充分體會什么是“最糟糕”。
愛好是學習最好的教師。所以在本節課我就設計了玩彈珠游戲來導入新課,通過兩個游戲活動,也就是3個和4個彈珠進入抽屜,只要2個彈珠進去同一個抽屜就中獎,從中借機引入本課的重點“總有至少”,注意培養同學的“模型”思想。利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同學對于列舉法和假設法有一定的熟悉,加以比較,分析兩種辦法在解決抽屜原理的優超性和局限性,使同學逐步學會運用普通性的數學辦法來思量問題。
下午數學教研時教師們也對《鴿巢問題》一課的教學進行評課。老師們認為,這樣設計使同學在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中主動參加、主動實踐、主動思量、主動探究、主動制造;使同學的數學學問、數學本事、數學思想、數學情感獲得充分的進展,從而達到智與情的完善結合,全面提升同學的整體素養。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們的數學素養得到了顯著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