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述職報告--羅曉章
[日期:2019-01-16] | 作者:dangwu 2532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以課程和教學改革為核心,促進學校整體發展與提升
——2018年述職報告
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 羅曉章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在過去的2018年度,因有您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得以順利完成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此,表達我真誠的感謝!現就年度工作總結于后,懇請您評議并提出寶貴意見,我定當不忘初心,奮然前行,不負您的春風深情!
一、注重學習調研,厘清學校整體發展與提升的思路。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通過深入調研,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對于課程與教學來說,不發展不行,不加快發展不行,按照老路子發展也不行。任校長助理以來,我集中時間和精力靜心研讀了高校長關于學校的辦學理想、辦學目標、育人目標以及教育、教學理念。通過交流、訪談、問卷等多種方式和途徑開展深入而廣泛的研究,深刻領悟了“以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的實踐路徑和價值追求。
(一)對高校長教育思想的再認識
高志文校長的核心教育思想是,在“以人為本”的觀念指導下,確定學校的育人目標、教師發展目標和學校發展目標;系統構建校本課程群,以課程建設為載體帶動觀念轉變、教師隊伍建設、管理體系改革和學校文化建設,最終形成富有特色的學校素質教育模式。
(二)堅守和實踐高校長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指人們對教育活動、教育現象的一種理解和認識,這種理解和認識常常以某種方式加以組織并表達出來,它們都指向關注人、發展人、成全人,其主旨是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葉瀾教授的“生命·實踐”教育思想;又如赫爾巴特的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舊三中心”教育思想,杜威的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新三中心”教育思想,等等。
也正因如此,當前的基礎教育教育,口號多,概念多,點子多,一段時間強調這個,另一段時間又強調那個,人們在左右搖擺的迷茫中放棄了對教育思想的堅守,缺乏對教育思想落地的踐行和對教育思想的忠誠。學校不同于政府機關,走馬換帥,動不動就推到重來!
篳路藍縷,玉汝于成。高校長的教育思想,在十五年的辦學歷程中不斷檢驗、發展和完善,是經實踐證明且能引領“雙中實驗”穩定、持續發展的、正確的指導思想。因此,“作為雙中實驗人”,必須旗幟鮮明地堅守和實踐高校長的教育思想,深度推進課程改革,精細管理課程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二、注重突破難點,找尋學校整體發展與提升的路徑。
(一)讓思想的光輝照亮課程
課程是實現辦學目標和育人目標的核心載體。一所學校的變革,如果不能從課程上進行引導并在課程上有所突破,再多的改革也只能是形式化的、口號式的、運動式的。“課程”是什么?人們對它的認識是逐漸深入的。課程是為實現一定的育人目標而制定一定的方案,確定一定的目的內容并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只有用課程方式對學校育人活動進行管理,才能收到可評價的明確的實效。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如不具備前述課程特征,則其效果是值得憂慮的(這可幫助我們反思那些形式上轟轟烈烈,實際上目的不明或不切實際,內容空泛不可捉摸的低效甚至無效、有害的活動,因為這些活動都難以脫離片面性、盲目性、表面化、一陣風的困境。
因此,學校的課程建設,各類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需要考慮“三個有利于”:
1.有利于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
學科課程的學習是從知識點或知識邏輯體系出發的學習,是一種割裂了客觀世界復雜性、整合性的學習。因此,在學科課程校本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為學生創設真實情境或實際問題,綜合應用知識、技能、思維來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
2.有利于深度建構與實踐創新
“一講就懂、一做就錯、一考就懵”,是我校多數學生的學習特征,其實質是淺層學習。因此,各類課程的建設,強調學生通過探究、服務、操作、體驗等方式,進行深度體驗、深度思考、深度理解,從而實現深度建構,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轉變單一的知識獲取的教學觀。
3.有利于健全人格與價值觀念的培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健全人格是整個社會的需要,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元化要求我們首先教會學生學會做一個好人,做人是基礎,連人都做不好,其他事情就是空談。
(二)讓課程教學的品質成就學生
課程改革的核心指向課程教學的品質。因此,我校的課程教學需要實現“四個轉變”。
1.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從“教書”向“育人”的觀念轉變。
黨的十八大明確了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
什么叫學科核心素養?就是這一門學科對核心素養的貢獻到底是什么,或者用另外一個角度講,就是知識全忘記之后,這門學科給一個人留下什么,打下什么烙印,這就是學科素養。把“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設置、課程內容重組、學業質量標準、教學實踐指導、考試評價和教材編寫建議提出的“綱” 。
2.從“劃一”向“可選”的轉變,實現共同基礎上的差異發展。
腦科學的發展、加德納的“多元智能”,找到了個體差異的生理學基礎 。社會需求的多樣化, 讓每個學生朝著可能的方向發展;教育的公平不是“把不一樣的人培養成一個樣”;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中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 ,都對學校課程教學提出了“差異化”“個性化”的要求。
3.完成從“外壓”向“內生”的轉變,提高“學習力”。
學生現有學習動力,大多來源于“外壓”與誘惑,具有低效、低能、自私的特征。 啟蒙是教育的題中之義 ,需要學校通過選修課程群并輔以“社會服務、職業體驗、生涯規劃”等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選擇中學會選擇、發現興趣、找到潛能、學會擔當、 讀懂自己、悅納自己、擁抱世界。“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適合”才有人的充分發展 。
4.完成從“知識點”到“核心素養”的轉變,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重新解構基礎學科課程,開發具有結構化、大概念、大觀念的校本化的基礎學科課程,凸顯知識后面的價值觀、品格、能力。以解決真實問題或任務出發,構建生活化、情景化教學環境,增加課題探究、社團活動、實踐基地等實踐環節,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意義建構,實現從“知識點”到“核心素養”的轉變,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三)讓精細規范的教研成就課堂
1.系統推進常規教研
按照《雙流中學實驗學校常規教研評價細目表》的要求,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要認真落實“六個一”的規定,教務員嚴格執行過程考核。從本期開始,學校統一規定了集體教研的時間和地點。學年結束,集中進行教研組工作匯報和展示,學校組織專家組進行評價,然后表彰“先進教研組”“先進備課組”。
2.精心開發《導學案》
《導學案》的質量優劣直接關系到學科教學質量的優劣。本期,學校成立《導學案》建設管理機構,通過組建各學科的研究和開發小組,加大《導學案》開發的力度,嚴格《導學案》質量的審查,提高《導學案》的內涵和品質。
3.全面推進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是一種基于教育教學原理、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以及課時教學目標等多方面要求進行的一種專業診斷和價值評判。本期,學校研制了系列課堂教學觀察記錄表,開始在全校公開課、“人人獻課”“精品課程”集體教研過程中實施。同時,學校教學與課程處將委派教務員和教師對學科課堂教學進行觀察和記錄,每周不少于16節。
4.系統建設精品課程
按照《雙流中學實驗學校精品課程建設與評選》的要求,今年12月,以教研(備課)組為單位組織申報工作,填寫“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2018年度精品課程申報表”。上交材料主要有:申報書、教學設計、課堂實錄、評課議課記錄、教學資源等。
組織專家集中評選出了精品課程27節,較好地發揮了這些課程在教學中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5.落實“特尖生”的培養機制
素質教育與中考升學并不矛盾,高質量的素質教育應該有高質量的中考成績。從全市2018年的中考成績看,我們學校與中心城區存在差距,與優質學校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所以,本期提出以下實踐改進的措施:
(1)研制“特尖生”培養方案
在2018屆“特尖生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全校層面整體規劃 “特尖生”培養的策略與措施,年級分段實施,教研組分科推進。
(2)開發“特尖生”培養課程
為進一步培養尖子生,本期組織語文、數學、英語三個教研組精心編寫了《學科特長生培訓課程》并投入應用。
(3)設置“特尖生”獎勵措施
在學校原有教學獎勵機制的基礎上,增設兩個質量指標:
①級中考的“市重點率”,近三年的奮斗目標為80%以上;
②年級中考在全市前2000名的人數≥70人。
三、注重教師培養,積蓄學校整體發展與提升的動力。
我在工作中深深體會到,要把藍圖變為現實,必須有一支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實事的教師隊伍。
(一)組建名師工作室
為進一步促進我校名教師(名班主任)專業提升與發展,發揮名教師(名班主任)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指導和培養我校青年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本期,學校組建了7個“名教師(名班主任)工作室”。
1.導師的培養與發展
基于學校的辦學理念、課程思想及導師自身現實的教學教育理論基礎、專業技能特征,著眼于自身未來發展,逐步凝煉自己的教學主張,構建自己的教學“理論”,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與藝術。提升自身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人文經驗、價值體認等內隱的精神底色,對教育教學實踐和團隊學員產生積極影響。
2.學員的培養與發展
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個人發展1年近期、3年中期、6年長期計劃;通過與導師和同伴共同閱讀、培訓、實踐、反思等途徑提升教師課程文化、課程理念、課程知識、教學知識、學科知識、學生知識,努力磨煉成長為本學科或班級管理領域有底氣(扎實的專業知識),有眼界(寬廣的學科視域),有根基(深厚的課程文化)的卓越教師。
3.名師工作的研究方向與發展
立足我校課改的實際和當前課改中的熱點、痛點和未來課改的發展趨勢以及導師和學員的專業特長,開展有的放矢的學科教學研究、班級管理研究、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提煉課改與育人模式成果,力爭在全省知名、全國有影響。
(二)籌辦首屆學術年會
學校從本年度開始,開始組織和實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學術年會”,充分利用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專家資源、課程資源、評價資源,系統推進學校的學科建設,特別是精品課程的建設,切實發揮學術年會的示范引領功能。
2018年的學術年會,展示了學校課程建設的部分成果,聆聽了李松林教授的專題報告,全體教師在“核心素養的培養”“課堂教學的變革”層面上,收獲頗多。
(三)建構教師綜合評價體系
如何綜合評價教師的業績,是我校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期,我和教務處、課程處、教科室重點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
1.研究評價導向
我們提出:教師的職業定位在于,在學生未來對社會的貢獻里發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學生今日之愛戴與未來之回憶中,尋找富有樂趣的教育人生。
我們提出:學生在教師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那么教師在學校中的價值就有多大。任何一位教師都可以有自己的個性甚至缺憾,但都不可以輕慢學生,忽視教學;學校可以原諒教師,但永遠不能原諒的是教師對學生和教學的輕慢態度和簡單粗糙行為。
我們提出:在教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只可能有心智發展不成熟的學生;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錯誤,就像學習走路的幼兒跌跟頭,絕大部分跟道德品質沒有多大關系。不要埋怨學生,當教育教學效果不如意時,先檢視自己。
我們提出:關注每一位學生,學生對公平的期待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世界,要十分小心地呵護每一位學生的世界,即使她是不完整的。如果教師討厭自己的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際就已經結束了。
我們提出:學校應該成為學生求知、尚善、鑒美和尋找同伴的地方,教育的價值在于培養學生具有適應未來生活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2.研究評價原則
我們提出:堅持正面評價,維護教師尊嚴;堅持績效評價,肯定教師功勞;堅持學術評價,促進教師發展;堅持全面評價,凸顯教師價值;堅持團隊評價,激發教師自信;堅持學術仲裁,維護公平正義。
3.研究評價指標
我們提出,教師的綜合評價主要涉及三個重要的一級指標:師德師風、教學業績、學術水平。同時,我們還提出15個二級指標:教學滿意度、常規教學教研、一次性合格率、平均分、優生率、類均分、類均人數、全市前2000名人數、市重點率、展示課、論文獲獎、論文發表、課程建設、學術交流、指導學生。
根據近6年的大數據,設置二級指標的層級。如,合格率、對位率、類均分二級指標的研制。
A卷合格率 |
AB合卷對位率 |
AB合卷類均分 |
|||
等級 |
等級標準 |
等級 |
等級標準 |
等級 |
等級標準 |
A+ |
實98%,標94% |
A+ |
98% |
A+ |
≥M |
A |
實96%,標92% |
A |
94% |
A |
大于類均分 |
A- |
實94%,標90% |
A- |
90% |
A- |
等于類均分 |
B+ |
實92%,標88% |
B+ |
86% |
B+ |
小于M |
B |
實90%,標86% |
B |
82% |
B |
≥M |
四、注重團結協作,凝聚學校整體發展與提升的智慧。
各方力量推動全局工作。我始終認為,要推動事業發展,不能孤軍奮戰,必須注重統籌各方資源,形成謀事干事的整體合力,才能有力推動各項工作。為此我始終堅持“決策統一協商、中心工作協同推進”。
(一)加強年級統籌
學校三個年級,就像一架三輪車,在學校統一指揮下,協同前進。本期,重點在年級經費收支統一、教學要求統一的基礎上,著力挖掘年級的內生動力——抓“A卷”和一次性合格率。特別是,2018屆,團結合作,共創了新的歷史。
(二)加強教研組建設
教研組(備課組)是按學科設置的教學基層組織,是校長施行教學領導和教學管理的組織保證。因此,學校狠抓教研組(備課組)校本研修評價:明確教研組(備課組)功能定位,促使向校本研修專業組織回歸;加強學科教師團隊建設,實現教研活動制度化;聚焦學校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實現教學過程的規范化;構建校本培訓體系和整合課程資源,促進發展教師專業化;營造學術氛圍,建設教研組(備課組)文化。
(三)堅持團結共事
整合課程、教學、教研三個部門,打破傳統的分工分家界限,推行重點工作(項目)交辦、幫辦、督辦、查辦“四辦制”,極大調動三個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了協調各方、步調一致。
五、注重身先示范,營造學校整體發展與提升的生態。
我始終認為,要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必須在工作中以上率下,身先示范。為此,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強化責任意識,注重勤勞務實,樹立了愛崗敬業良好形象。
一是在工作中明確責任與分工,細化工作目標,時常深入教學一線聽課和調研,確保了學校重大決策和各項重點工作部署的落實。
二是時刻注重自身的師德示范和表率作用,在工作生活中自覺接受同事的監督,不利用職務之便為親屬和下屬牟利,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思想上牢固筑起遵紀守法防線。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努力方向
一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我自己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和學校的要求相比,我自身還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
(一)教育教學教研知識積累不夠
今年,學校重點推進的各項工作,均需要較強的專業理論為基礎,我大量的時間都用于到教學一線上課、聽課,或調研或協調推動工作,所以專業知識的積累更新方面有所放松,已經越來越跟不上現在工作上的新常態,在這一方面要著重加強。
(二)工作方式方法需改進
今年,為了推進幾項重點工作的過程中,推動工作只注重結果,某些工作推進不力時心情急躁,批評教師不顧情面,雖然對事不對人,但容易影響教師間的感情,這一點在來年的工作中必須克服。
在來年的工作中,我將牢記使命、忠誠履職、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全力促成學校的整體發展與提升。以一顆平凡、摯愛、理性的心靈來守望教育,守望我們心中的教育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