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小知識”——秋季傳染病預防
[日期:2019-10-10] | 作者:安全處 2151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秋季是各種流行性疾病的高發季節,最容易發生的傳染病主要是經呼吸道傳播的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水痘等。如果同學們不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不經常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就容易患病哦,學校是個人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發病更是容易造成傳播,所以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下這些傳染病的防治知識。
秋季呼吸道傳染病有它們共同的特點,都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發病急,以發熱為首發癥狀,可伴有頭痛、全身關節酸痛、結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癥狀。這些傳染病早期酷似感冒,極容易被誤診,所以,對秋季傳染病保持高度警惕,及時隔離治療患者,是防止疫情擴大的關鍵。下面主要介紹以下幾種主要傳染病。
1、麻疹:患病初期癥狀有咳嗽、流涕、發熱,主要特點是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膚會出現全身斑丘疹,維持4至7日,也可能長達3個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現脫屑。麻疹病人為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傳播。在這里要注意是否曾經打過麻疹疫苗,還有自己曾經是否得過麻疹,現在大年齡組由于沒有免疫力,既沒有打麻疹疫苗也沒有得過麻疹,當身邊有麻疹病例時就會傳染。
2、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人是傳染源。大多是通過呼吸道飛沫散播傳染,也可通過病人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傳染給被接觸者、主要特點是全身散在紅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一般癥狀較輕,預后良好。
3、流行性腮腺炎:發病初期是一個感冒癥狀,發病1-2日后出現耳部疼痛,然后出現唾液腺腫大,絕大多數病人通??梢娨粋然螂p側腮腺腫大。
4,水痘:發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癥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干、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癥狀都是輕微的,可不治而愈。
5、手足口?。菏怯赡c道病毒如ev71、coxa16等病毒引起的,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但中學生也有人發病。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重癥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
在明確了秋季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以后,我們在校學生在預防這些疾病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教室、宿舍、家里必須要每天通風、保持空氣流動。定時打開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是最簡單、行之有效的室內空氣消毒方法。建議各班和寢室指派專人負責教室及宿舍的開窗通風。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傳染病的關鍵。要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生,不要堆放垃圾。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應用衛生紙掩蓋,用過的衛生紙不要隨地亂仍,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不隨地吐痰,個人衛生用品切勿混用。
3、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春天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增強體質。
4、生活有規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規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無論學習或其他活動使身體勞累過度,都會導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細節也要注意。春季氣候多變,時暖時寒,極易降低人體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體極易侵入。同學們必須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切不可因愛瀟灑和漂亮一下子衣服減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飲食,不要到外面去吃太過辛辣的食物。不吸煙、不喝酒,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多吃一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如果同學們不遵守這些健康的原則,說不定那一天這些病毒細菌就喜歡上你們了。到時你們就悲催了。
6、接種疫苗。常見的傳染病現在一般都有疫苗,如麻疹-風疹-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接種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最佳積極手段,也是花錢小、收效大的預防舉措。特別是對一些免疫力不好的學生要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7、學生要增強衛生防病意識和社會公共衛生的責任感,做到“四勤”、“四不”、“一報告”。四勤指勤洗手臉、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煉,四不指不隨地吐痰、不喝酒抽煙、不共用毛巾、不要過度緊張和疲勞,發現傳染病可疑者大家都有責任立即報告,學生要及時報告給班主任、年級老師,老師們將學生可能有可疑傳染病的情況報告給學校辦公室或分管的領導,分管負責人再將情況上報給當地鄉鎮衛生院。
8、有病要及時就醫。學生如果發生呼吸道傳染病癥狀應及時就醫,特別是有發熱癥狀,應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治療。如有傳染病的情況,應立刻采取隔離措施,以免范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