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細作靜水流,教研相長課自華——記健全人格培養(yǎng)課題理科組典型課例評價研討會
[日期:2020-06-23] | 作者:教科室 1915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0年6月17日下午,我校承擔的四川省普教科研資助金重大課題《基于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德育課程化實踐研究》子課題理科組典型課例評價研討會在圖書館名師工作室召開。本次會議由羅遠洋老師主持,評價團隊由理科研發(fā)小組成員以及各學科(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信息技術(shù))教研組長組成。
本學期的學科典型課例的評價方式有所創(chuàng)新,流程分三步:首先獻課老師說課;其次教研組長分享如何圍繞選定的人格要素與獻課教師共同打磨典型課例?如何體現(xiàn)集體教研的智慧?如何引領(lǐng)獻課教師育人能力的提升進行陳述;再次是學科研發(fā)小組成員對本堂課觀察情況進行分析。
物理組典型課例《大氣壓強》由王春艷(?。├蠋焾?zhí)教,王老師從課前準備、健全人格要素選擇、教學過程中人格的培養(yǎng)、學情反饋以及教師反思幾個方面展開說課。王老師課前對教材和學生進行了充分的分析,選擇了世界觀中“存在與規(guī)律”“已知與未知”作為本課重點滲透的兩個要素。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課后通過學生的反饋,他們認為在本堂課中,不僅只是簡單的學習了大氣壓強,科學方法的傳授才是真正貫穿了整堂課。接著教研組長羅遠洋老師就物理組磨課研課流程進行了闡述,他強調(diào)物理教研組先后經(jīng)歷了六次磨課,本堂課完全符合物理學科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基本模式“定位——鑄型——傳神——饋情”;同時強調(diào)物理教研組磨課先后經(jīng)歷了五個環(huán)節(jié):1.把握教材意圖,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方向(深度理解教材),2.梳理教學設計,優(yōu)化整體布局,3.實戰(zhàn)演練,暴露問題,集體研磨,4.熟悉場地、胸有成竹進課堂,5課后反思,為下一場(或下一個教師)提供可借鑒的依據(jù)。
化學組由王元元老師獻課,課題是《探究暖寶寶中的化學問題》;王元元老師從課題選取背景、健全人格要素選擇、教學過程與人格滲透和學情反饋四個方面進行了說課。本課通過“暖寶寶含鐵驗證”和“暖寶寶的變廢為寶”兩個活動,重點滲透“存在與規(guī)律”“保護自然環(huán)境”兩個要素。從說課過程中截取的課堂片段可以感受到王元元老師從語言、表情、肢體動作展示出的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對學生起到了極好的正面引導作用。
隨后化學教研組長周翠花老師分享了典型課例打磨經(jīng)驗,他們是在全體老師認真學習了總課題組的各種材料,夯實全員的課題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共同確定的課例,集全組教師的智慧,精心打磨而成。
數(shù)學組由朱春燁老師獻課,課題為《50個人中有生日相同的概率》。本節(jié)課滲透的主要健全人格要素有:世界觀、存在與規(guī)律和促進人際交往。朱春燁老師陳述了她如何在課堂中融合實施這三個健全人格要素,達成的效果如何,并提供了教學反思,學情反饋等印證材料;隨后教研組長羅宗緒老師就健全人格的認識、教研組磨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研磨過程進行了分享。
本次評課活動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除了用說課的方式重現(xiàn)課堂精彩之處,還通過教研組長陳述對課例的深耕細作過程,讓教與研,教與學在潛移默化中進行,體現(xiàn)了團隊力量對課例打磨的重要性;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促進了課堂精彩呈現(xiàn)。整個活動中通過與會人員的研討,讓我們重新審視了課堂觀察的角度和方式,為獻課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提供了有效的參考,讓課堂育人效果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