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聯珍珠貫長絲 灼灼其華分外明 ——記“基于健全人格培養的學科(文)教學育人實踐研究”典型課例評課活動
[日期:2021-01-04] | 作者:教科室 1612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0年12月22日18:50——21:00,健全人格課題組(文科方向)評課活動在三會議室如期舉行。參與本次會議的有德育處王敏蓉主任,文科研發小組成員、文科學科組教研組長、各學科組健全人格課題研究專員。本次評課活動扎實有效、亮點突出。
亮點一:評課流程清晰。首先是獻課教師說課,主要說清楚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哪種要素以何種方式如何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中推進實施,有何達成效果,對自己有何啟示;接著是教研組長說磨課,主要是圍繞本學科這節健全人格課例全組如何打磨,并選取磨課過程中值得交流的研究經驗進行陳述分享;最后是本學科研發小組成員匯報課堂觀察報告,圍繞選定的健全人格要素點從教師課堂提問、課堂活動設計、表揚詞匯、方式;從學生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學生個體參與課堂情況、課后學情反饋的角度將觀察到的課堂現象進行陳述。
亮點二:滲透要素統一。“探究同一健全人格要素在不同學科如何滲透”是期初確定的工作思路,“人生觀——生命與生活”是群商群策后確定的滲透要素。語文組楊菲老師《秋天的懷念》, 引領學生領悟對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兒活”的含義,并結合作者的生平,喚起學生對于生命的思考;思品組彭鈺老師《探尋生命之謎》,啟發學生思考“生命的短暫與永恒”;英語組劉抒雨老師《good habits》,帶領學生多角度認識習慣對生活的影響;藝術組程劍老師《中國畫的形式美》旨在提高學生對中國畫欣賞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審美感。地理組鐘英老師《長江中下游嚴重的洪澇災害》通過講述安徽消防戰士陳陸的事跡,理解個人與群體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歷史組胡敏霞老師《抗日戰爭的勝利》,讓學生感受國共抗日名將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甘于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獻身精神。
亮點三:磨課過程扎實。教研組長參與課題研究本就是課題的一大亮點,教研組長集全組老師智慧打磨本組健全人格精品課,是課題研究的另一抹亮色。語文教研組長宋揚老師分享說“我們組織了一個教研會,請楊菲老師說課,還分別邀請了張艷老師、干敏老師、何夢捷老師提出一些意見。”;思品組組長胡燕老師分享說“本來想用辯證的哲學觀點來給學生講解生命這個話題,但試課過程中發現不太符合學情,于是就舍棄了。”;英語組組長周淼老師和藝術組組長吳永健老師都分享說“為了更好地滲透人生觀這個要素,是花了很長時間來確定教學內容的。一開始的教學內容是比較雜,比較多,經過多次試課,教學內容才逐漸成型。”地理組組長鐘英老師分享到“之前指導本組教師上課,這一次自己來上課,感覺對健全人格的理解加深了。”歷史組組長何玲老師再三表揚胡敏霞老師,說她“經過封閉期備課,幾次組內說課,試課,成長了很多。”可以說,各學科立足學科特色,結合學科核心素養,充分發揮了人文學科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功能。
以課堂教學內容為明線,健全人格要素為暗線,文科方向的每一堂課都是閃亮的珍珠。“聯聯珍珠貫長絲,灼灼其華分外明”的美感,洋溢在評課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學科,每一位獻課老師的身上。文科方向的每一位老師敢做探路的先行者,愿在“教書育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這條道路上繼續前進,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