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多元文化 傳播中華文化
[日期:2022-06-27] | 作者:sweetbear 1357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6月24日下午,由成都市雙流區教育局、成都市雙流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成都市雙流區立格實驗學校承辦的“雙流區、天府新區、武侯區、龍泉驛區國際理解教育課例聯合研討活動”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本次研討活動,旨在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等文件,深化成都市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實施,推動成都市基礎教育對外開放內涵發展,促進武侯區、雙流區、天府新區、龍泉驛區中小學之間深入研究國際理解教育課堂實踐及經驗交流。
成都市教育對外交流中心副主任閔菲、成都市教育人才服務中心、成都市教育對外交流中心特聘專家徐文基、成都市雙流區教育局黨建與宣傳外聯科科長王浩、成都市雙流區教科院書記李久和、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對外交流合作科科長任懷遠、羅迎春、成都市龍泉驛區教育局對外交流合作中心董睿劫、成都市雙流區教育局黨建與宣傳外聯科外事負責人周凡力、成都市雙流區教科院職業教育與教育國際化研究室教研員陳嘉立等蒞臨我校參加線下教研與指導。閔菲主任在研討會上對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開展提出了建議與要求,并希望以本次四區域聯動教研為契機,建立常態化的國際理解教育共研機制,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打造優秀課例,向全市示范和推廣。
本次研討會提供了四節國際理解小學課例進行展示,分別是成都市雙流區立格實驗學校夏棟梁老師帶來的音樂課滲透國際理解之《茉莉花遇上櫻花》、四川天府新區麓湖小學歐佳老師的《食物的一生》、龍泉驛區天鵝湖小學包曦老師的《小汽車大世界》、成都市磨子橋小學分校李霞老師的《奇妙的碰撞》。四位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選取不同的主題來對世界不同文化進行比較理解,并嘗試解決跨文化的全球問題。課后徐文基教授四節課進行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徐教授指出國際理解教育中的文化比較、交流、互鑒非常重要,我們更要尋找到交流、互鑒的根----文化的差異性,找到差異性,引導學生去研究這個差異性,進而思考怎樣去面對這個差異性,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國際理解教育。
本次研討會我們感受到了四個區域迥然不同的教學風格,更是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一次大碰撞,相信在碰撞中產生的火花將促使我們的國際理解教育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圖文來自國際理解教育課題組 撰稿:陳幸 審核:李征)